乡村文化建设既是乡村建设的难点,也是乡村建设的灵魂。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在乡村文化建设中,不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鼓励农民用现代技术手段打造微电影基地,培养乡村拍客,使村民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乡村振兴“有看头”
“乡村振兴有看头,文化振兴有说头,看看我们的新农村,美丽和谐谱新篇······”每到周末,大河沿子镇呼和哈夏北村“木卡姆”文化大院里就热闹起来,村里、镇上的文化能人、“访惠聚”驻村干部和当地村民都来到文化大院载歌载舞。
文化能人和当地村民在文化大院欢快的跳舞
呼和哈夏北村村民古丽给娜•阿迪力说:“我们村是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各民族像兄弟姐妹一样在文化大院里,歌唱新农村的幸福生活。这个周末文化大院活动的主题是‘心向党石榴红’,大家一起策划了京剧、快板、小合唱、民族歌舞等精彩节目,让村民大饱眼福。”
村民阿依木沙•克里木在表演《说唱脸谱》
从小喜爱戏曲,她表演的《说唱脸谱》京味十足,大家都很喜欢。“每次唱京剧的时候,大家的掌声特别热烈,我也就越唱越有劲,很多村民还专门邀请我教大家唱。”阿依木沙•克里木笑着说。
乡村振兴“有说头”
阿依木沙告诉记者,这几年,县里有文化广场、镇上有文化活动中心、村里有文化大院,村民的文化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自己也学到了不少才艺。各乡(镇、场)都在组织开展各类文化艺术节、体育健身节,还有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等,不仅为大家提供了展示才艺的平台,也让各族农牧民在交往交流中,有了更深的情谊。
阿依木沙•克里木说:“在参加文化活动期间,我还结识了好姐妹阳艳花,她也喜欢参加文化活动,经常帮我们编排节目,现在我们俩就跟亲姐妹一样。”
阿依木沙的“妹妹”阳艳花,也是镇上的文化能人,诗歌朗诵、快板书、演讲,样样在行,镇上村里的文化活动中都有她的身影。“平时我们在文化大院里表演节目,选拔出来的优秀节目再带到镇上的百姓大舞台上去演出,我们也要和其他村的村民PK一下,看看谁的节目更精彩。”阳艳花说。
文化能人在表演快板
为了通过文化建设把大家凝聚到一起更好地建设新农村,大河沿子镇用致富带头人的故事、文化能人的表演、草根宣讲员的主题宣讲,引导村民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今年,乌图布拉格村又成立了村史馆,阳艳花从100多名报名的村民中脱颖而出,成了一名红色讲解员。“讲解员充满感染力的解说,让村史馆里的英雄人物事迹清晰地展现在听众眼前,将大家带回到那段峥嵘岁月中。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乌图布拉格村村民马素花说。
推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要满足农民对乡村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乡村文化自信。这几年,在自治区不断加大力度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大背景下,大河沿子镇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百姓大舞台、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满足群众的各类文化需求。大河沿子镇党委书记张晓伟说:“我们依托百姓大舞台、文化活动中心等载体,通过举办美丽庭院评比、厨艺大赛、最美媳妇等系列文体活动,不断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提升村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红色宣讲员在带领群众参观村史馆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要通过充盈乡村文化来推动农村的全面发展。大河沿子镇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中,创新手段,引导和鼓励村民拿起手机,记录家乡的新变化和新风尚。大河沿子镇呼萨英铁热克村村民董希金说:“我当拍客已经七年多了,平时喜欢拍村上新鲜有趣的事和好人好事,这两天我正在拍智慧农业。”正在用无人机进行棉花植保的90后村民李智敏,就是拍客董希金视频里的主角。“依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植保无人机能够按照规划路线自主飞行。现在棉花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300多亩棉花地,我一个人就可以搞定。”村民李智敏说。
作为优质棉产业基地的精河县,百万亩棉花从种到收,都实现了标准化作业,农民收入增加了,农闲时间也多了,这些变化都记录在了拍客董希金的镜头里。李智敏说:“村里有文化站、微电影基地,还会举办各类培训班,不仅能学到种、养殖技术、惠民政策,还让老百姓钱包鼓起来、精神富起来。”
据了解,2016年,精河县就在呼萨英铁热克村成立了微电影基地,结合村里的文化大院以及法治宣讲、民族团结微行动等活动,征集村民自导、自演、自拍的微电影作品,120多位村民成了“拍客”。董希金说:“我平时喜欢用手机拍一些生活趣事及田间地头忙碌的场景上传到网络上,分享给大家。如今,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我想用镜头分享老百姓的幸福生活,用镜头传递正能量。”
如今,呼萨英铁热克村里的民族团结、邻里守望、助人为乐、增收致富以及“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为民办实事等,都成了农民“拍客”的好素材。村民杨玉霞也是村上有名的拍客,热情朴实的婆婆是她拍摄最多的主角。她把和婆婆日常生活的短视频上传到网络上,获得了许多乡亲们的点赞。杨玉霞说:“新农村里能拍的故事特别多,我喜欢拍我的婆婆,年轻的时候是种棉能手,不怕苦不怕累。虽然现在年龄大了,但还是会带头帮村里清扫巷道、种花种草,一点也闲不住。”
杨玉霞和她的婆婆在一起亲切交谈
“儿媳妇特别好,前期我眼睛做手术,儿媳妇白天忙田里的活,晚上悉心照顾我,这些年我们俩没红过脸。”村民王光霞笑着说。在日常生活中,婆媳俩也因为“勤俭持家、和睦相处,乐于助人”的好品格,在呼萨英铁热克村的“新农村好家风”评选活动中,被推选为“最美婆媳”,成为大伙学习的榜样。
乡村振兴“有盼头”
如今,致富带头人、民族团结典型、精神文明好榜样等都是村民拍客视频里的主角,也激发了村民发家致富、践行乡村文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呼萨英铁热克村也成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张晓伟说:“我们引导拍客拿起手中的DV和手机,走进田间地头,用百姓的视角发现身边的美。乡村振兴关键是要提振、激发农民的信心和力量。只有加强乡村文化的振兴,才能帮助农民树立发展信心、振奋精神、生发激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大河沿子镇“文化为民、文化靠民、文化惠民”的实践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自治区党委党校文化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闫炜炜说:“精河县利用微电影基地、文化大院、百姓大舞台,用一个个微行动、微作品、微镜头展现了乡风文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时代乡村风貌。在这里,每一个村民都是新农村建设的见证者、参与者、亲历者和融入者,满足了自身多样的文化需求,带来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推动了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全面进步,焕发出乡村文明发展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