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理论文章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著作 > 理论文章
返回上一页

确保农业生态安全 理性推进博州现代农业发展

发文日期: 2011-06-01
伴随着中央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博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的召开,这给博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由于受历史发展和地理、自然环境的影响,博州的农业科技水平、农业比较效益以及农民收入水平都比较低,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这严重制约了博州现代农业的发展。如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走出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筹兼顾,健康发展的路子,是当前博州面临的重要课题。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博州)是一个半农半牧区。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农业收入占全部收入的70%左右。伴随着中央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博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的召开,这给博州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由于受历史发展和地理、自然环境的影响,博州的农业科技水平、农业比较效益以及农民收入水平都比较低,特别是农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这严重制约了博州现代农业的发展。如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走出一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统筹兼顾,健康发展的路子,是当前博州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清醒认识博州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是对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依赖最大的经济部门。一定区域农业的资源环境状况决定了该地区农业的生态安全、具体构成、生产成本和发展方向。

第一,地形地貌特征。博州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端,地理坐标为东经79°53′—83°53′,北纬44°02′—45°23′。北部和西部以阿拉套山和别珍套山西段山脊与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州为界,边境线长372千米;东北部与塔城地区的乌苏,托里两县相接;南部与伊梨地区的尼勒克、伊宁、霍城三县相邻。全州总面积为2.7万平方公里,约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面积的1.7%,南、西、北三面群山环抱,地势从西逐渐向东倾斜,由山地、谷地、盆地这三个较大的地貌单元组成。南北两侧山地总面积1.15万平方千米,占全州总面积的43%;中部谷地平原总面积约0.44万平方千米,占全州总面积的16%;艾比湖、赛里木湖盆地总面积0.92万平方千米,占全州总面积的34%。总体上看,博州地势落差较大,地貌组合复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地开垦的难度,耕地质量受限,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第二,地理气候特征。博州处于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主要特点,一是空气干燥,降水稀少,分布不均,蒸发量大。年降水量为90—500毫米,总的趋势是西部高于东部,山区多于平原,阴坡多于阳坡。年蒸发量在1550—4000毫米。二是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无霜期153—195天。太阳总辐射年均每平方米5390—5700兆焦耳,年可照时数为4444.4小时,年日照总时数为2709.4小时。三是气温日差、年差较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季气温回升快且不稳定,秋季降温迅速,极端最高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36℃,年平均气温7.8℃。四是夏季多雷阵雨和冰雹,春秋季节多大风,冬日多连阴雾。全州年平均风速为1.5—6米/秒,以阿拉山口至艾比湖沿岸最大。总体上看,博州气候干旱,气象条件复杂多变,属于易灾生态弱区。

第三,物产资源特征。博州水资源相对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24亿立方米,年人均占有水资源5200立方米左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2倍多。2008年耕地面积13.52万公顷,林地面积16.98万公顷,草地面积159.74万公顷,森林面积22.0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18%。在上百种野生动物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9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27种;属自治区一级保护动物的有2种。有植物类药用资源79科、413种。目前,博州已建成各类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总面积32.72万公顷,占全州总面积的12.1%。博州物产资源相对丰富,有深入挖掘的潜力,动、植物种多样性突出,有利于大农业综合发展。

第四,农业生态安全状况。一是高质量耕地总量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根据1999年全国第二次遥感数据显示,博州由于水力侵蚀造成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5816平方千米,其中轻度流失6031平方千米,中度流失5682平方千米,强度流失3332平方千米,极强度流失597平方千米,剧烈流失174平方千米。二是旱涝灾害频发,农业经济损失较大。1980—2004年,全州平均每年因洪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余万元,每年受干旱缺水威胁的农田面积都在3万公倾以上。三是农业生物系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由于人口增加,盲目垦荒,椎采伐木,自然植被受到严重破坏,生态平衡逐渐失调,动植物物种不断减少。艾比湖自然保护区野生植物由原探明的385种减少为现在的322种。四是土壤质量不断退化。主要由于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导致耕地土壤中盐碱量加重,土壤板结,白色污染严重。总之,农业生态安全形势是严峻的,如果没有农业生态安全,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农业的稳定发展。

二、统筹规划博州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

从博州农业发展的客观条件出发,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要结合博州农业自然环境特色,坚持不懈地大搞生态农业建设工程,重点抓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以确保土地资源不流失。同时,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节水灌溉管网建设,以及温室大棚等设施农业配套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要加快广播、电视、电力、道路、互联网络“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农业生产、防灾抗灾、新产品、新技术、市场供求等信息的快速传播,完善体系,尽快实现全覆盖,丰富农业经济发展形式。三是要加快建设农业经济园区,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联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条,拓展销售市场,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交易、贮运、加工经济带。

第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建设旅游观光农业基地。主要是将农业与旅游、生产与消费融为一体,拓展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一是要结合博州物种多样性,特别是温泉县独特的地热水资源,以“生态旅游”为切入点,积极吸引多元资本投资观光农业、设施农业,搞好配套设施建设,开辟生态农业观光园区。二是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博州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以及绿色、有机食品20种、22个。认定1个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赛里木湖养殖场(水域面积4.53万公倾)、1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甜菜(耕地面积3887公倾)、2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小麦、玉米(耕地面积2.33万公倾)、1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三品”未来的发展空间、领域十分广泛,有很大的挖掘潜力。三是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调整优化农业和农产品结构,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重点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推行标明农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建立产品可追溯制度,逐步走出一条发展品牌农业的路子。

第三,大力创新科技推广体系,努力增加科技对农业的贡献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之举。一是立足于生态农业的要求,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引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规模化养畜养禽、工厂化育苗、程序化防疫等关键技术,嫁接改造传统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和节能为突破口,提高资源利用和综合循环利用率。二是大力发展技术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帮助各类技术服务组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运作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引导合作组织通过技术、信息等服务和“产销订单”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关系,推动规模种植、养殖业发展,提高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水平。三是大力培养具有生态安全和现代农业意识的新型农民。创新的知识和技术资源必须通过农业劳动者才能转换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要通过大力宣传、教育和政策推动,积极倡导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与消费习惯。鼓励生产和使用节水、节电、节油的农业生产机械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

三、依法保障博州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

从本质上讲,发展现代农业与确保农业生态安全,二者的根本要求是一致的,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处理好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一,依法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一是要重视水源地的保护。博州共有大小河流46条,山泉52处,平原泉群17处,大小湖泊5个,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4亿立方米左右,年平均用水量占水资源总量的55%左右。各河径流均为群山冰雪水、泉水和降雨混合补给,水质良好。我们一方面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征收管理条例》等法规,采取计划管理和配额协议管理的办法,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过度用水引起河流变迁、湖泊干涸的问题发生。另一方面,要十分重视生态用水问题,保护森林植被,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的作用,提升河流调蓄补给功能,为博州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二是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博州农田灌溉和林牧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96.6%,传统的用水模式导致用水紧张,形成“瓶颈”,制约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我们要转变用水模式,发展节水型农业,大面积推广喷灌和耕层地下滴灌、膜下滴灌的节水技术。三是要加快草原及农区牧业水利建设的步伐。要把水利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草原保护和解决大面积人工饲草料地的灌溉上来,要通过大力发展人工饲草料地,促进牧民定居,为天然草地的限牧、禁牧创造条件,努力走出一条草原绿起来,畜牧业强起来,牧民富起来的和谐发展道路。

第二,要依法加大对基本农田、基本草原和天然林地的保护。一是要充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的政策,开发利用好周边的荒山、荒坡和撂荒地等资源,大力发展人工草地和防护林地建设。特别是要加大对天然草原的保护,要采取草原围栏封育、禁牧、休牧和轮牧等措施,防止草原退化,发挥草原在防沙固沙、保护水源、涵养水源等方面的生态作用,以实现农业与生态和谐发展。二是要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特别是加强防护林建设。要以窄林带,小网格为主,按照土地规划,实行田、林、路相结合的农田林网化格局,保证土地资源不流失。自1998年起,博州两县一市就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林网化程度达到85%以上,成为全疆率先实现农田林网化的县市。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好农田林网规划工作,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治理一片,见效一方,拓宽博州农业发展空间。三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天然林地保护。博州天然林地可分为山区森林、平原荒漠林和河谷林三大类,其中,山区林地面积13.4万公倾,是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平原荒漠林4.4万公倾,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是防风固沙的重要屏障;河谷林面积5300公倾,是改善流域气候、水文的重要资源。要遵循自然规律,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紧密结合博州已实施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及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工程的开展,进一步加大人工造林种草力度,对天然林区实行严格的封禁保护。

第三,要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循环农业经济是以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农业资源和环境条件,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得到更多更好的产出。一是要进一步优化“农、林、牧、渔”发展布局,继续实施“粮、经、草”,“种、养、加”相结合的良性循环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农村产业全面发展。二是切实抓好农区养殖业,走以牧养农,农牧互补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即通过秸秆的加工,发展动物饲养,又将牲畜粪便还田,增加土地肥力,实现循环发展的产业。特别要抓好畜禽的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示范场建设,让农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激发养殖户参与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热情,加快畜牧养殖生产方式的转变。三是继续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建设工程。要结合农村开展清洁工程,充分利用博州光热资源的有利条件,把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等农业污染源集中入池,通过氨化产生新能源,用于农村照明和燃料,沼渣直接还田,以实现农村废弃物的再利用,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

中国集体经济